韓國
政府推動信息化
《2011主要政策規劃》主要介紹了韓國2011年教育、科學和技術的政策和計劃制定,論述了韓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戰略和政策,并確定了發展目標。本篇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分為兩大部分:
1. 2011年戰略和政策方向:(1)應對環境變化的政策;(2)愿景和主要的任務;(3)扎根于該領域的教育改革議程。
報告確立的目標為:韓國的未來是開放的,擁有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和先進的科學和技術。培養世界級的科學和技術人才,加強和支持學校自治,擴大交流和監督機制。
2. 六個主要任務:
(1) 宣揚建立創造性和個性教育來加強學校教育
重新修訂課程,改善學分制度,減輕學生壓力,加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提高教師能力,構建“工業-大學-政府”共同投資的研究體系。提倡民主教育,重視實踐經驗。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教育幫扶,建立學前/小學教育關心制度,消除校園暴力,增強學校安全防范。
(2) 建立高等職業教育系統,將教育與就業聯系起來
在中小學推廣職業教育,以便他們能夠認清自己的天分,從而在接受更高教育程度的時候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政府將開辦產業定制化課程,并增加與公司和就業部門的合作。為職業高中的學生提供獎學金,根據產業需要改革課程,千方百計增加其就業率。通過擴大“就業優先、教育其次”體制使工作和研究保持平衡。升級專科院校的實踐教育,通過開辦高質量的學校增強?圃盒5母偁幜。構建終身教育支持體系。
(3)提供高質量的大學教育
修訂大學入學能力測試,提高大學入學門檻,注重本科教育,并使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提高高校自主教育能力,支持高校全球化,建立權責分明的高校質量管理體系。通過改組財政支持增加校企合作。加強高校學生的實踐教育,并為合作企業提供支持,實現雙贏。
(4)培養世界水平的科學和工程人才
在中小學教育中加強STEAM(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 Mathematics)教育,完善GPS (Global PhD Scholarship)體制,輔助高校建立研究院。對科學家和工程師建立激勵措施。
(5)研發體系建設的國家戰略
加強國家研發體系的全面控制,建立新的S&T行政制度框架,發展政府撥款的S&T 研究機構,建立基礎科學研究機構和成立重離子加速器。
(6)教育、科學和技術的全球化政府支持國內人才去海外培訓,加強對國際社會的支持并與其他國家建立合作關系。
《IT K o r e a-未來戰略(2009~2014)》
《ITKorea-未來戰略》明確提出韓國整體I C T 產業的未來發展遠景,作為韓國下一波ICT增長的主要政策。內容包括推動十大重點產業的IT融合應用,以軟件為產業競爭力核心,提供全球主力IT產品、提供便利與前瞻的廣播通信服務,以及提供更快、更安全的先進網絡建設等重點領域:
(1)十大IT融合重點產業,如汽車、造船、醫療、紡織等。
(2) 讓軟件成為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政府的戰略可分為四階段:培養新一代軟件人才、強化軟件品質競爭力、建設軟件產業新競爭結構、擴張全球軟件市場。
(3) 成為全球主力ICT設備的供應基地。
(4) 便利與前瞻的廣播通信服務。廣播通信服務戰略的推動項目分別為新一代移動通信、IPTV(網絡電視)、新一代廣播及廣播通信內容振興等四大核心。
《u-KOREA Master Plan(2006~2015)》
目前u-KOREA 規劃已取得的進步是擴大了互聯網的使用,通過“cyber Korea 21”促進了數字化經濟的發展,信息化基礎設施得到升級,使韓國成為信息化社會的全球領先者。通過建立“Broadband IT Korea Vision 2007”提高了國家競爭力,增加了國民收入。目前,韓國擁有世界最高水平的IT基礎設施,在信息化方面提高了國家地位,在國家信息化指數(2005 NCA)中排名世界第三,數字機會指數排名世界第一(DOI2005,ITU),信息化社會指數(ISI)世界第八,建立了良好的網絡服務環境,每100人中網民數量世界排名第二,寬帶上網服務覆蓋率78%(2005年)。促進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建立了安全可靠的數字社會,通過IT行業拉動了經濟的增長。
在u-KOREA規劃中提到,通過智能設施和服務實現定制化教育、利用各種各樣的終端,創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對定制內容進行學習的教育環境。具體實施項目為:
根據學習者水平和類型開發基于移動的教育內容。使用多媒體材料、學科網站數據、在線課堂、網絡內容來提高學習質量,并提供合適的指導;考慮到不同水平和類型的學習者,開發用戶定制的學習內容作為補充和促進學習;開發學習內容管理系統(LCMS),通過重復利用事先開發的定制內容為每個學習者提供合適的學習內容,并可以儲存和管理。
通過智能學習設備提供面向學習者的教育環境。在學習或私人機構中推行智能學習設備,從而可以模擬實時練習,通過先進的IT 系統應用制作學習資源庫,如u-Board;引進u-Desk和u-Chair的概念,根據學生的自然狀況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通過使用VR 和隨處可見的顯示實時連接網站,提高教學環境。
u-KOREA前進策略內容包括:
友好型政府(運用實時智能行政制度改善政府工作方法、使用靈活的行政制度創建適合的辦公處理環境、通過擴大公眾參與通道實現開放行政管理、建立政府辦公網絡,為有機合作制度做準備)。
智能國家(使用智能先進的交通系統建立安全便利的交通環境、使用生物測定技術提高出入境檢測效率、通過建立綜合的、智能的,以RFID為基礎的物流系統創造先進的現代物流環境。對主要公共設施引進智能管理提高其安全性、建立綜合的地區控制中心提高u-city的運營效率、創建u-IT環境改善韓朝關系)。
經濟再生(通過采取u-Banking系統建立快捷透明的金融交易環境、通過無處不在的信息化提高產業競爭力、通過科學醫療和教育促進u-IT的使用來提高產業競爭力、通過根據公共平臺上的公司信息系統的發展優化公司和產業之間的合作)。
安全的社會環境(通過實時監督監理可持續的環境體系、通過可追溯制度保持食品和藥品安全控制、通過建立u-IT為基礎的綜合防御信息系統促進國防改革、通過建立智能安全性維護和預防犯罪系統來加強預防犯罪活動、通過建立自然災害實時反饋系統提高安全性)。
定制u-Life服務(通過智能設施和服務實現定制化教育、通過建立自定義福利體制實現參與性福利、通過實現u-Home促進便捷富裕的家庭生活、通過為學習、福利事業和文化建立生活網絡提供定制化的服務)。
最優化u-KOREA四個動力的策略內
容包括:
u-Globalization 動力:平衡全球領導力(強有力的進入海外市場、通過加強全球合作夯實基礎,成為u-IT引領者、學習國際技術標準保證技術領導力)。
u-Industry 動力:生態工業基礎建設(通過促進u-Cluster保證工業生命力、為核心技術建立實驗臺、為整合u-Services充分與各種服務連接做好基礎準備、培養戰略性的無處不在的工業,創造經濟增長點)。
u-Society動力:流線型社會基礎設施(擴大u-Services建立公眾意識、鞏固法律體制,建立無處不在的社會法律制度、在社會中建立安全信任的機制、改善隱私保護體制)。
u-Technology動力:透明化技術基礎設施(建立無處不在的網絡,可以隨時隨地訪問、開發應用技術促進u-KOREA、保證技術資源達到技術貿易順差、持續把實現IT839政策作為u-KOREA的關鍵動力)。
新加坡
《新加坡第三個教育信息通訊技術規劃》
ICT教育總體規劃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始于1997年,具體為對教師進行主要的ICT培訓,對所有的學校進行ICT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相關學科的教育軟件資源,ICT成為一種大家都可接受的工具用來教學和學習。第二階段始于2002年,通過計劃方案產生創新實踐,給學生更多自主權,讓學生自治,并為學生建立ICT標準基準線。其中ICT在學校中的應用案例包括教師指導學生通過使用播客來進行語言學習,用播客技術學習英語,使用PDA和數據登錄器實現移動學習,利用角色扮演體驗虛擬人生,學生建立自己的博客和為學生建立電子檔案來反映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學校課程保證了學習效果和掌握21世紀技能,使用ICT/IDMD的普及學校的創新學習和教學模型,并與相關產業建立合作關系,在這一階段中得到的經驗是在ICT能力和有效教學之間需要有橋梁來連接兩者之間的缺口,需要在學生自治和教師集權之間要達到平衡。新加坡教育部已制定第三個ICT 教育應用總體規劃(2 0 0 9 ~2014),第三個總體規劃延續第一和第二個規劃的愿景,充實并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具備良好的能力和品質,在知識經濟中獲得成功。受過良好培訓的教師實用技術并結合他們的努力,實現其教育目標。自從實施規劃以來,ICT豐富了學習環境,更好地滿足了學習者的學習需要,教師現在有了一個有價值的工具,為每個學生定制學習方法和結果,要求在教師培訓和ICT發展兩個方面保持領先。第三個總體規劃包含一個結果目標和3個促進目標。
對于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自我指導學習和協作學習。其中,學生掌握自我指導學習,(1)學校必須要有自主性,學生要清楚學習差距,設定目標并明確完成目標的學習任務;(2)管理和監督自我學習,學生要探索可能的方法并做出決定,提出問題并產生自己的解決方案,高效制定計劃和完成工作量,對學習和作業及時反饋;(3)擴展自己的學習,要在新的環境下應用所學,并學習課程之外的知識。
合作學習是學生以搭檔或團隊為單位,解決問題,實現共同的學習模式,學生參與團隊學習必須有高效的團隊進程,以及個人和小組的學習任務和責任。
對于學校領導,對ICT在學習和教學上的使用愿景上起關鍵性作用,同時也為教師和學生創造條件使其以一種更有意義的方法來使用ICT。擁有很好的學校管理能力,為ICT的使用提供指導,要共享學校ICT愿景、目標以及期望,通過政策規劃實現學校的ICT愿景和目標,為學校建立強大的ICT文化并且有系統的支撐結構體系。
對于教師來說,為了促進學生自我指導學習及協作學習,教師必須建立或提供幫助:(1)師生學習合作關系;(2)為學生擴展學習提供經驗;(3)為學生的自我管理和監督提供學習條件;(4)評價個人和團隊學習情況;(5)為學生創建合作學習組織;(6)幫助學生構建高效的團隊進程。
ICT 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是支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具體包括:在學校建立一個交互的、便捷的ICT學習環境,在家中可以方便訪問的學習資源。學校ICT設施能夠根據需要改變課程滿足個人學習規劃和課程的需要。學校環境是多功能和普遍存在的,提供充足的ICT能力來利用計算機支持學習與教學的需要,ICT基礎設施要跟上技術發展的發展,并且各種技術支持服務要能滿足學校的需要。每個學生在家中可以通過必要的軟件連接互聯網獲取學習資源。
第三次ICT在教育領域的總體規劃主要策略是:(1)加強ICT與課程、教學及評價的整合來加強學習并培養21世紀學習能力。(2)提供分型化的專業發展,更重視以實踐為基礎,提供ICT如何有效使用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的模型。(3)分享最好的實踐和成功的創新。(4)加強ICT在學校應用的規定以支持第三個總體規劃的實現。
《智慧國2015計劃》(iN2015計劃)
在“實現2015愿景”(REALISING THE In2015 VISION)中提出“i2015教育&學習計劃”的目標是培養優秀的學習習慣以滿足學習者不同的需要,建立一個全國的教育和學習基礎設施使新加坡成為在教育和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創新中心,提供便捷的方式存取相關數字資源,ecumall2.0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學習與教學資源,可允許30000名教師獲取由教師自己制作的的高質量的學習與教學數字資源。進一步標準化ICT操作環境以實現高效操作和聚合ICT需求并為MOE節省開支。
印度
《印度第十一五計劃》
在印度第十一個教育五年計劃中指出,大力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探索ICT技術更新在學校的應用,并對教育薄弱地區給予技術援助(TA:Technical Assistance )。已經證實信息技術與學習在傳統學科的應用取得顯著成功,信息技術為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成績提高提供了新方向。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計算機能力,同時要通過現代軟件工具學會基于網絡的學習。“十一五”計劃中對初等教育的目標中提出,到2012年在小學高年級將全部覆蓋信息技術運用;在成人教育中,ICT將更廣泛應用于
傳播文化知識。
為了提高中學教育質量,國家將建立6000所高質量的學校作為優秀中學建設的標準,對目前已存在的15000所主要的學校進行升級,改進ICT在中學教育和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笆晃濉庇媱澠陂g,將在國家級或國家輔助的中學及一些資深的中學中建立ICT基礎設施,目前有大約80000所學校通過全球/無線寬帶模(terrestrial/
wireless broadband mode)連接互聯網,而處于偏遠地區的28000所學校將通過寬帶終端連接。為每個學校提供ICT基礎設施包括:一個至少有十臺電腦的計算機網絡
實驗室,一臺服務器,一臺連接當地地區網絡的打印機,提供2Mbps的帶寬。每個學校有一個科技教室,含有視聽設備來加強學習,并有專門的項目為每門課程制作內容資源,以含有教育內容的CD來充實課堂教學。因此,對教師計算機技能的培訓也是這個項目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該學校ICT計劃由政府和私人供應商共同完成。
“十一五”期間,大力發展國家開放學校(NIOS),并作為國內和國際資源組織機構,已在10個州建立開放學校,將在其余19個州設立開放學校,為保證學生學習質量,將在開放學校系統下的學習中心配備全職和兼職教師,將開設1000種公認的職業體系作為技能開發任務(SDM: the Skill Development Mission)的一部分。實行在教育中貫徹ICT的國家任務,并以ICT覆蓋全部378所大學和18064所學院,這項任務重點在實現教育體系的數字化和網絡化,開發低成本和低功耗的使用設備,實現校園
網寬帶使用,通過這些努力要實現:(1)大部分學科的英文版電子課本可供使用;(2)每個主要的大學建立教育衛星教學中心;(3)200個主要的機構含有2000個寬帶網絡節點;(4)一個衛星交互終端為18000所院校提供網絡聯通;(5)378所大學和18064所院校之間享有充分的寬帶連接;(6)實現大量教學材料視頻內容的數字化;(7)傳播數字文化。
通過建立一個動態結構的國家級千兆網絡創建一個世界一體化環境,連接所有的教育體系、研發體系、醫院、圖書館和農業部門。
印度通過遠程教育模式發展迅速。目前國家開放大學(IGNOU)累計登記學員達到150萬人!笆晃濉庇媱潓⒅С諭GNOU建設,在現有州立開放大學基礎上建立新的開放大學、新的媒體中心,把知識內容打包成視頻資源和按學科領域制作的電子資源,把教育交流中心和媒體中心轉變為虛擬大學系統。
(本文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