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在兩塊黑板中間的電子白板上,動畫版課文《感恩母愛》正在播放,老師點擊電子觸摸屏,畫面內容會隨之更新,50多個孩子正專注地聽老師講解……這是6日下午記者在洛寧縣回族鎮王東小學看到的一幕。
這塊電子白板正是“班班通”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網絡,地處山區的王東小學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僅能下載到最近的教學資料,還能觀看市區部分學校的優質課堂視頻。
年底前,全市萬余個教室將實現信息化教學
6日,記者從全市教育信息化現場會上獲悉,年底前,全市將有10909個教室安裝上這樣的“電子白板”,享受信息化教學的高效和便捷。屆時,我市自去年年底啟動的“班班通”工程有望完成總量的56.75%,超額實現既定目標。
負責此項工作的市教育局電教館館長魏紹軍介紹,我市原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班班通”工程全覆蓋,自去年年底在市直學校開始推廣后,進展十分順利,目前市直學校已有2296個教室安裝完畢,占總量的89.82%,一中、二中、25中和洛一高的安裝工作將于明年全部完成。
按照原定計劃,各縣(市)、區計劃今年完成總量的30%,但個別縣進展很快,比如孟津已完成71.01%,新安完成68%,洛寧完成35%,欒川完成47%。
實行“班班通”工程后,老師不僅可以直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操作電腦,隨時調用各種教育資源,還可通過不同的筆觸效果在上面進行書寫標注、輕松繪制幾何圖形等。更重要的是,上面所有的教學內容均可回放、保存,非常方便。
依托“班班通”,建立教育云平臺
除了日常的課堂教學外,“班班通”工程的實施,還將對我市的教育模式帶來“革命性”轉變。
魏紹軍說,在開展“班班通”工程的同時,市教育局信息中心還依托“班班通”工程建立了華中區域第一個教育云平臺。所謂教育云平臺,就是一個由學校、年級、班級、學生、家長和老師六級層面和由教育系統、學生學習系統、行政管理系統、家校溝通系統四大系統立體交織組成的大型綜合性教學管理平臺。
魏紹軍說,下階段,我市將充分發揮這一平臺的強大功能,使農村學校可以直接通過視頻點播系統點播優質課堂,城鄉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實現同步教學,名師的優質課堂和名校的網絡課堂實現對外開放,所有社會成員都可以享受到我市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