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樂縣西邵鄉中心小學王瑞端老師在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九寨溝》一課時,在終端電腦上輸入 “九寨溝”進行搜索后,教室的大屏幕上迅速將九寨溝的概況和圖片展現出來,一張張精美的圖片頓時讓學生們的眼睛亮了起來,他們忍不住歡呼起來:“太美了1談起對九寨溝的印象,他們一個個情緒激動、妙語連珠。有的說:“九寨溝瑰麗無比1有的說:“九寨溝像童話世界1有的說:“我們的祖國好美。边@是濮陽市實施農村中小學 “網絡班班通”工程中農村學校課堂的一個生動地場景。
2010年年初以來,濮陽市在推進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和“網絡校校通”工程的基礎上,自加壓力,內部挖潛,趁勢而上,大力實施“網絡班班通”工程,搭建教育信息高速公路,努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為農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濮陽教育的新亮點,走出了一條以教育信息化帶動全市教育均衡、快速發展的堅實之路。
“大手筆”虹架教育共享通途 “農村教育搞不上去,考入名牌大學的學生再多,我們也不能稱為‘教育強市’。政府財力有限,我們勒緊‘腰帶’,擠出錢,也要讓農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樣,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一片藍天。”市教育局局長朱世澤如是說。經過廣泛調研、充分論證和醞釀,一個清晰而富有創造性的決策應運而生,即實施中小學 “網絡班班通”工程,利用三年時間,籌資1.5億元,以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標準將教育網聯通全市每個學校的每個班級,配備標準化終端設備,實現校校、班班多媒體教學和網絡環境下教學,促進教育現代化。
2010年4月,“網絡班班通”工程全面啟動。為了保證“網絡班班通”工程順利實施,市教育局成立了“網絡班班通”工程領導小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臺了 《網絡班班通考評辦法》、《局領導和信息中心人員包縣制度》、《班班通進度周報制度》,成立了技術服務隊、專家研發隊伍、資源建設隊伍、教研專家隊伍、網絡通訊員隊伍,定期召開“網絡班班通”工程匯報會、推進會以及現場會。
隨著農村學校網絡終端的迅速增加,市教育局中心機房作為教育網絡的中樞,壓力劇增。市教育局拿出200萬對機房設備進行升級和完善,市教育局網絡科更是日夜值班,確保網絡安全暢通。
據統計,僅2010年,全市教育系統多方籌措資金9006萬元,使5999個教學班實現了“網絡班班通”,占全市農村學?偘鄶档44.3%。)“手拉手”讓我們共同成長隨著 “網絡班班通”工程的深入實施,如何利用教育網絡促進教育教學方式轉變,引導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引領全市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工程投入這么大,能發揮工程的最大效益,我們就是功臣,如果用不好,那么我們就是濮陽教育的罪人”。朱世澤局長在工程醞釀階段就指出了工程實施的關鍵所在。為此,市教育局在工程實施之初,就確立“邊建設,邊培訓,邊應用,邊發揮工程效益”的原則。
以培訓促進應用。2010年,市教育局共舉辦“網絡班班通”校長和技術骨干培訓班20多期,各縣舉辦縣級培訓、廠家使用培訓100余期,有效提高了項目學校校長、教師的信息素養。
加強教育資源建設。經過廣泛聯系、運作,濮陽市與香港知洋路教育集團達成共識,由香港知洋路教育集團投資近1000萬元,把全市最優秀教師的優質課錄制成視頻,放在教育網上供所有教師學習借鑒和孩子們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參考。經過一年多的緊張錄制,截至目前,已錄制精品課程3000多節,農村的孩子們和城里的孩子一樣,共享最好的教育資源。
建立網絡備課平臺。讓全市的教師通過網絡備課平臺共同備課,凝聚所有教師的智慧,形成最好的教案和教學資源,共同提高教學水平。因國內尚無成熟的網絡平臺,市教育信息中心就組織市直學校的優秀電教員一起開發,經過3個月的技術攻關和反復征求意見,2010年底,網絡備課平臺在市直學校和部分縣區投入使用,受到教師的一致好評。
市教育局還成立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指導團,組織市直學校名師開展“訂單式”服務,由各縣區先征求和梳理農村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指導團根據需求有針對性的到農村學校開展指導和巡講。農村教師風趣地形容指導團為“教育大篷車”。
為了提高全市教師在網絡環境下教育教學水平,市教育局邀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專家東北師大朱玉民教授和全國著名教師竇桂梅前來講學,并采取網絡直播的形式,讓3萬余名教師在網上共同分享了教育專家的成果,使培訓效果通過“網絡班班通”實現了最大化。
隨著 “網絡班班通”工程的深入實施,原來的教育網站已經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市教育局組織技術人員對門戶網站進行改版,經信息需求征集和技術攻關,2010年10月1日,欄目更加豐富、功能更加齊全,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的新網站《濮陽教育》正式啟用。市教育局隨即組織各學校電教人員開展了校園網站制作培訓,規定學員制作的校園網過關后才能畢業,培訓完成時,項目學校在網絡世界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園”。
為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市教育局已將 “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和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創建”作為2011的重點工作,擺上工作日程。
“萬花筒”使學習成為快樂的事“網絡班班通”的實施,教育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給濮陽市中小學帶來了可喜的變化。語文教師韓麗娟深有感觸地說:“我校建成‘網絡班班通’以后,優質教學資源豐富了,課堂容量也成倍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老教師張明德過去上課總是提著小黑板,現在上課背上了“新裝備”——筆記本電腦。一名學生在上完“同步課堂”的英語課后寫道:“教育網的同步課堂英語課使我和城里的同學一樣學到了純正的英語,我了解了外國小朋友的學習、生活情況,學會了唱英語歌曲。英語課原來是可以這樣上的。”教育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彌補了課本和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城鄉教育日趨均衡,農村學校的吸引力也加強了。西邵鄉一中前幾年學生數只有600余人,實施“網絡班班通”后,學生出現回流現象,現在在校生增加到了1260人。
濮陽市中小學“網絡班班通”工程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這將在濮陽教育發展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熬W絡班班通”工程的實施,必將給濮陽的教育教學改革帶來深刻影響。我們將提前完成預定目標,努力探索“網絡班班通”工程管理應用的新途徑,推動濮陽教育均衡、健康、快速發展。談起“網絡班班通”工程,朱世澤局長顯得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