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菱電機自動化教育合作項目啟動以來,致力于與中國教育事業共同發展,與中國高等院校展開了廣泛合作,合作對象包括22所本科院校、18所高職院校、47個實驗室。截止目前,三菱電機自動化已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與中國高校合作,為中國高校自動化及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三菱電機大學生自動化大賽正是三菱電機攜手中國教育的重要體現形式之一。米爾自動化網受邀對大賽進行全程報道,并分別對評委、帶隊老師及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城下雅紀進行了采訪。
第六屆三菱電機“自動化杯”大學生自動化大賽頒獎典禮
第六屆三菱電機自動化大賽于2012年3月正式啟動,歷經五個月的時間,分為報名、海選/審核、比賽三個階段。大賽主題為“自動化系統集成與應用”,由“基礎測試”與“系統設計調試”兩部分組成。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第六屆三菱電機“自動化杯”大學生自動化大賽頒獎典禮于2012年8月5日圓滿落幕。本次大賽產生特等獎一名:天津大學天運隊,獲赴日參觀交流資格。一等獎32名,獎金2500元;二等獎36名,獎金1500元;優秀獎若干,獎金1000元。在前面的系列報道中提到的三十多個小時火車千里赴賽的貴陽隊,獲得了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
打造工程人才培養平臺
在接受米爾自動化網的采訪過程中,評委及帶隊老師一致認為,三菱電機大學生自動化大賽是打造工程人才的良好平臺。筆者總結出該類型比賽對于工程人才培養的四方面意義:
一、動手能力的提高,工程實踐經驗的增強
讓我們回到教育的原點:學校的根本職能,是使學生具備真才實學。只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經驗,并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在與參賽學生的交談中了解到,學生普遍認為通過這次大賽動手實踐,收獲巨大,對以后的學習生涯、職業生涯、甚至是學習方式的轉變,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團隊協作能力、表達能力等也得到了極大提升。教育部高職高專自動化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狄建雄在接受米爾自動化網采訪時也表示,參賽學生對于工程項目的運用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包括從系統設計、安裝調試到功能的實現、操作規范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該賽事非常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正如狄建雄教授所說,三菱電機自動化大賽與世界級大賽接軌,開放性強。針對有的學生廢物利用自己制作設備部件的情況,評委們紛紛表示贊賞。三菱電機自動化大賽不是針對固定設備,給了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也許做出來的設備有的美觀、有的簡陋,但學生自己動手,用不同的思路和做法來實現同一個功能,比每個人都使用同樣的設備更加提升能力。
教育部高職高專自動化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狄建雄(左)
及三菱電機技術支援部部長蔡建國(右)接受采訪
二、提升學習興趣,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的融合
南京工程學院副校長吳中江教授從南京工程學院的參賽情況出發,認為該賽事對于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融會貫通作用巨大。他表示:“學生在參賽過程中經常發現理論知識不夠用了,反過來大大提升了他們學習理論知識的動力和興趣,比如自動化原理,很枯燥,很多學生都沒有興趣。但參賽的學生再反過來學習自動化原理的時候會覺得很有趣,他會發現,比賽時遇到的那個難題,原來運用這個理論就可以解決。因此,大賽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有很大促進作用。”天津大學袁浩教授也表示,學生通過一兩個月的強化訓練,比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目標性更強。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去學,更有利于學習的主動性。
聯合國教科文產學合作教習主持人査建中教授認為,很多基礎課和專業課都很有用,但學生很困惑,不知道這些課程之間有什么聯系。而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來學習和理解理論知識,所有課程在實際運用中自然就關聯起來了。這就是產業界和學校的不同之處,學校強調課程學習,產業界強調面向問題的求點來尋求理論支撐和解決辦法。
南京工程學院副校長吳中江教授(左)及
聯合國教科文產學合作教習主持人査建中教授(右)接受采訪
三、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菱電機自動化大賽對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用非常明顯。吳中江教授表示,大學生能力培養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團結協作能力,現在項目都需要團隊合作,并且需要良好的表達能力。對于參賽學生來說,大量的賽前活動需要合作,要明確各自分工,要共同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向老師匯報方案及比賽時進行答辯和演示,鍛煉了表達能力。因此,吳中江認為參賽學生不僅有專業能力的提升,其綜合素質變化也很大。南京工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特別看重綜合素質,因此高度重視該賽事。
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自動化技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及
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呂景泉教授接受采訪
四、與職場接軌,提前培養職業素質
該賽事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和對職場環境的提前適應。狄建雄教授在對大賽的點評中表示,絕大多數團隊注意到職業素養和安全文明生產,將對象設備安裝牢固、導線連接緊固、設備運行中能注意人身安全、認真檢查線路的安裝、確保設備和人身安全等,這些都屬于職業素質范疇。査建中教授表示,通過大賽及其他形式的產學研合作,能使學生了解職場,了解真實的職場需求是什么。三菱電機自動化大賽有規定項目,也有自選項目,都是針對產業界、工業界、企業、行業的典型問題來進行比賽。狄建雄教授認為當代大學生要了解職場需求,不能在學校閉門造車。
產學研合作,多方受益
產學研合作是多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一方面,產學研合作使得學校師生受益,例如三菱電機大學生自動化大賽,主要是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工程實踐平臺,增加就業籌碼,提高職場競爭力,為職業生涯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企業需要人才;同時,通過舉辦自動化大賽,使得學生在校期間就熟悉了企業品牌和文化,培養了品牌感情;該賽事也是對企業形象的極大提高。最后,經濟發展需要強大的后備人力資源,國家也受益于產學研合作,大力支持這一新興模式。
現在社會上有這樣一種矛盾現象,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査建中教授表示,這樣一個現象歸因于教育和產業的脫節。其實,早在四十年前,就有國外專家指出,人類社會已經開始拒絕系統教育提供的產品,即畢業證,因為其脫離社會和產業的需要。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教育界的變化卻遠遠滯后,所以不難理解這樣一個矛盾現象。有報告指出,世界六大經濟體,包括美國和中國,都有技術人才短缺現象,例如工程師。因此,如何解決產學脫節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企業在早期就介入學校,例如從大一、大二就開始就與學生有所接觸,不僅有利于解決產學脫節問題,對于解決跳槽率高的問題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狄建雄教授和天津大學袁浩教授均認為校企合作已經是不可替代的辦學思路。狄建雄教授表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已經運用了很多來自企業的典型產品,很多工程項目都融入到了教材中,在教學過程中也可能會有企業參與進來。從人才培養的一開始,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到教學、實習,包括培養思路,都是跟企業緊密結合的,合作培養、合作發展。袁浩教授則表示,只要校企合作的實驗室數量足夠,學生的能力就培養出來了。但要創建能容納所有學生的實驗室,執行難度較大,需要繼續深化改革。
我國的工科教育前些年一直與社會接軌不多,而三菱電機是自動化行業里產學研合作比較深入的企業之一。三菱電機合作高校已達40所,聯合創建實驗室47個,并共同編寫教材,定期在各高校舉辦技術培訓。曾邀請中國部分專家、教授赴日參觀日本國際自動化展(SCF)、機床展覽會(JIMTOF),同時參觀三菱電機名古屋和福山制作所。三菱電機自動化還為中國高校師生特設網上論壇,內容包括:實驗室建設、教學經驗共享及問題探討;教材編寫計劃、進程信息公示;授權培訓中心及課程介紹;大賽及各種三菱電機教育合作活動信息公告;新產品、技術的發布;活動信息發布;技術交流(學生、老師自由提問、發帖和回帖)等。
結語:
企業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對新技術、新產品最為敏感。在近日舉行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意見。為此,就要求我國要以企業為主體、強化產學研合作,推動企業成為產學研合作主導。三菱電機大學生自動化大賽正是產學研合作的經典之作。
經過六年的發展,三菱電機自動化大賽已形成品牌。從2007年第一屆16個隊,2008年第二屆25個隊,2009年第三屆36隊,到第四屆、第五屆均為五十多個隊伍,三菱電機大學生自動化大賽的參與人數越來越壯觀。2012年第六屆更是有來自全國35個院校的74支隊伍,規模創歷史之最。據三菱電機總裁城下雅紀透露,三菱電機自動化大賽將擴大規模,為更多的院校師生服務,力爭將三菱自動化大賽辦成業界最具影響力的大賽。
三菱電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自動化國際品牌之一,數以萬計的三菱PLC、變頻器、伺服、CNC、網絡化控制系統、壓電器等產品正在中國工業的各個領域運行良好,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三菱電機將通過自動化大賽這個平臺以及其他校企合作方式,深化產學研合作,共建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及科研發展平臺,與中國教育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