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盧灣輔讀實驗學校的雙胞胎姐妹琪琪和樂樂,近日剛剛在上海市胸科醫院接受了心臟修補手術。短短一年,這對患有多重殘疾的姐妹已兩次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被誤診的眼疾得到糾正,心臟缺損被及時發現。姐妹倆的“幸運”正是得益于近年在上海的特殊教育領域內,教育與醫學的聯手。
據悉,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推進醫教結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近日在滬結題,上海正努力讓越來越多的殘疾兒童擁有科學的康復計劃和個性化的教育方案。
七年前,雙胞胎姐妹琪琪和樂樂降生,但姐妹倆都被判為智力障礙,伴有弱視、斜視等多重殘疾。去年,經人介紹來到盧灣輔讀實驗學校,第一次聽說了“殘障學生入學綜合評估鑒定”。
2012年暑期,上海市教委、市衛生局聯合首次開展對報名就讀特殊教育學校的219名殘疾兒童開展入學評估。每個殘疾兒童報名后須前往市衛生局指定的7家技術力量雄厚的市級醫院進行殘疾診斷。為此,上海還專門成立了“殘障學生入學綜合評估鑒定委員會”,由具備智商測定、心理評估、醫學評估等專業能力的醫學、教育專業人士組成。委員會運用醫學和特殊教育的背景,為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鑒定和評估,除了智力障礙測定外,還評估他們的各方面能力,包括運動、感知覺、認知、語言、社會交往、情緒與行為等,從而提出個別化教育與康復建議。
“醫生的專業診斷和綜合評估,讓老師們對孩子的殘疾狀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從而設計更具針對性的康復和教育計劃!北R灣輔讀實驗學校校長何金娣介紹說。
醫教結合,還不僅僅局限于入學階段。在盧灣輔讀實驗學校,每周都有兒科醫院的醫生來為學生做動態評估,根據康復情況及時調整個性化教學計劃,并為老師開展相關培訓,解決不斷冒出的新問題。在特殊教育領域內,每個孩子的教育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每個孩子的疾病情況都不相同。何金娣說:“有了醫生的保駕護航,我們的特殊教育更講科學了!
這學期,五里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又到盧灣輔讀實驗學校,為學生做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琪琪和樂樂又被檢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臟缺損,得以及時前往胸科醫院接受修補手術!爸钦蠈W生很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疾患,教師由于缺乏相應的醫學專業知識,常常不能及時識別,而醫生的專業診治則可以幫助智障學生減輕病痛。”何金娣說。
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絕大部分來源于師范院校,掌握了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在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使得殘疾兒童能在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上海醫務界也有一支技術過硬的兒童醫學、聽力言語、視力、腦癱康復、心理康復等專家隊伍,能對殘疾兒童開展診治與康復。這兩支隊伍因為分屬教育、醫學不同領域,之前缺乏必要的溝通與合作。自2009年起,上海全面推進了特殊教育醫教結合工作,打破了這種專業人員互不相關的狀態,充分發揮兩支隊伍的專業優勢,積極建設跨部門、多學科合作的團隊,組織醫生走進校園,在殘疾兒童的發現、診斷與評估、教育與康復等各個環節達到優勢互補。